從傳產電視到數位電視的節目轉型(1):你能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山頭」?
這很重要。
它決定了這檔節目在民眾生活中是重要還是可有可無。
話說轉行後有次與一位老前輩吃飯。當然他談到目前傳產電視遭遇到數位轉型的困境,「現在大家都到網路上去看電視了」,他感嘆說。以前他講「收視率」,現在他談的是「流量」。這不過是兩年之間的變化。
「但你手上還是有幾檔節目,在網路上也很紅吧?」我問。他點點頭。
不過呢,他這幾檔「在網路上還算紅的不錯」的傳產電視節目,在網路世界裡的長相卻是非常落伍:有專屬網站,但網頁結構很舊,分類很亂,動線很差;有些缺了留言板或漏了分享鈕,該導購的也沒導購。
不重視節目網頁品質,代表的是不在乎在網路上與觀眾溝通的品質,會讓觀眾感到沒有誠意。
成為一個「山頭」,就是能夠「當觀眾有需要的時候會直接從你家尋找內容」。它不一定會帶來奇高無比的收視率或流量,因為它只匹配了人類生活中某一部分特定的需求。但需求一旦來臨,供應者必須立即拿出高品質內容滿足觀眾,從「誠意」中產生「口碑商機」。
「山頭」早在傳產電視的時代就有,只是當時沒那麼明顯,前輩們可能也不覺得它重要。例如「傅培梅時間」就是一個山頭。她後來不只出電視烹飪節目,還出食譜,甚至有時候她會在節目中回答「如雪片般飛來」的問題以及索取食譜的明信片。它的收視率或許不及其他同時期的娛樂節目(如群星會)高,但歐巴桑們晚餐靈感枯竭時,就靠她的食譜為家人祭五臟廟。這就是「山頭」了。
在新媒電視的時代,Ceasar Milan Show就是寵物節目的山頭,因為它是毛孩不聽話時毛爸媽們的光明燈。
一個節目要在新媒時代成為某個領域的山頭,取決於提供的內容,必須緊密與觀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匹配。但問題是,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就算成為「山頭」,也很難達到在傳產電視時代的規模經濟(破表的收視率)。山頭追求的是小眾圈內的專家地位。所以流量不一定很大。這就是分眾。
「分眾」。這恐怕是電視台老闆們與這位請我吃飯的老前輩必須面對的棘手現實。「老少咸宜人人愛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檔好的「山頭節目」,在電視台不一定有破表的收視率,但在網路上一定有極佳的互動率(話題行銷),轉換率(把流量變錢),這才是新媒時代一檔好節目的核心。空有收視率,沒有轉換率,也不能成為「山頭」,那它在新媒時代的壽命恐怕不長。
#電視 #數位內容 #影音 #收視率 #流量